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22页)
【随机推荐】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原文: 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
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讲菩萨的一种相续的加...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请问法师该怎么办呢...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说很容易,那看对什么人...
做一滴滴好事,不要认为没有人知道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问题,我们算不算精进呢...
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吗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冷如冰却有冰。槐国阿谁...
观世音菩萨为我排忧解难
二〇〇〇年八月,我六十寿诞时,女儿送了一尊观世音菩萨瓷像给娘家。我把观世...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康宁,第四是攸好德,第...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净土之因。供养僧者,为...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是什么? 答: 《资...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可以从它的三个角度: ...
佛教徒如何过父亲节,报答父亲的深恩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样才能过好父亲节,来报答父亲的养育深恩...
金刚经感应录:金刚神护持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经审理一宗谋财害命的案子。 那个犯人...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
学习《印祖文钞》的重要性
好,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今...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无大志,何事不能行...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东西,一分钱都不要;...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
积蓄的终会散失,享受的就此没有
我们布施给别人:别人正是需要的,我们来帮助他;我们所恭敬的对象,供养他,...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经历都很神奇,善根极为...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烦恼,是《涅槃》义。如...
临终现这五种相,命终决定堕入畜生道
在轮回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生活在我们人群周...
【荐】
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
金刚经感应录:降伏湖神的经师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猛。 当时有位婆罗门僧...
赵尊仁的往生故事
赵尊仁。法名培庚,江苏如皋县人。年三十余岁,从事商业,性情淳厚踏实毫不虚...
以吃菜为杀生,是不按道理之邪说
原文: 戒律之不伤一草,则不许吃菜,以吃菜为杀生,此种话,皆是阻人吃素,...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原文: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
【荐】
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定义你的心已经对佛号...
只要话头得力,不拘动静,自然不被他转
问:古人云:参究,在搬柴运水行脚处参。今之学者,要在静坐,参功有力。若在...
烦恼炽盛时专心念地藏菩萨圣号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欲瞋恚。愚痴忿恨。悭嫉憍慢。恶见睡眠。放逸疑等。...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
【荐】
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托...
为什么喝地藏水没效果呢
地藏王菩萨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们这一些人,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完全相应,...
路头若识得,生死当下休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
智者大师辨析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今生一期果报之身形,如果不曾遭...
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已经在谤僧了
有人说,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干活,但是念经的时间相对少了,...
我可以永远不去净土吗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佛道太难成了,...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于中而生,根缘境,识于...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觉,今一旦知愧,已是三...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
米面生了虫,应该怎么办
问: 请问法师,米面生了虫,怎么办?扔了浪费,吃了算不算杀生?不得已的情...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欢喜游方参访诸山长...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则二粥一饭,衣则任冷任...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是照本宣科地念一段,刚...
唯有一念话头,是当人命根
古德教人参禅做工夫,先要内脱身心,外遗世界,一切放下,丝毫不存,单提一则...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烦恼。 嫉妒就是看别人...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
可以来代替「肉」的七种素食
黄豆 黄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
资生资具,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
【解脱宝所依。福海具精进。悲意乐聪敏。救苦诸有情。】 把解脱形容得像宝一...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空观,来破除内心的相似...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
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
妄想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 当我们...
研读经教时,需要注意什么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
念到一心不乱,就能亲见本来面目
按净土来说,做一切善事,回向极乐净土,那就是出世法,你光做一点好事情,也...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阿难说:我见如来三十...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
狐狸精跟着狮子王
禅宗这一法,是最上乘,是无相法。社会上这个道,那个道,都是贪求心、妄想心...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名玉有,浙江丽水富岭...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我们为了衣食饱...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
为止口业,止语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临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隋开皇中,观化京师...
开悟不是想出来的
功夫用踏实了,开荒种地,磕着碰着都能开悟。 香严禅师击竹悟道,就是他整理...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来接引,不是说你想...
元代高僧天如惟则禅师
今天我们要说到中国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知道苏州有一个江南园林甲...
宏海法师:阿弥陀经直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有些人并没...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梦参老和尚答: ...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萨不会烦吗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宝一样,你得请一个入海采宝的导师,要想趣向涅槃,...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
《阿弥陀经》与《文殊》《般若经》的会通
等者,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好,再...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个时候还有颠倒妄想吗...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
【荐】
地藏菩萨讲因果报应的道理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天会死吧?不会这样想的...
念地藏菩萨圣号,为何能让病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离一...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学佛...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资格谈极乐是空
这个实有到底是什么实有呢?上个月有一批居士到东林寺去参学,跟我交流的时候...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弥陀佛对五逆十恶的罪人...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说他...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言恶慧所依者,...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一、绪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
十念法费时短,而所得功德却无尽大
【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
断疑生信—印祖讲故事
(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南无阿弥陀佛。 断疑生信,印祖的开示讲给大家...
佛陀最初发菩提心的因缘
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时,喜王菩萨请问佛陀:世尊!菩萨识知众恩,而自发菩提...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自负念佛者,辄云止贵...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不同,众生有苦恼的、...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依攀...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着力,不能顿见...
五戒之戒相释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绝有情生命。杀戒以...
盘中血肉,皆是历劫父母
这里引用《梵网经》的一句话。我们受菩萨戒的人为什么要行放生业,是以慈悲心...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
一边念佛一边追剧,这样是没用的
念佛就要时时刻刻心中要有佛,用这个声音先摄住我们的耳根,然后通过耳根最终...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
《药师宝忏》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宝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妬之病 2. 憍...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就是说,菩萨遇到了...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奥的经典与祖师们的著...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净名...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
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
原文: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逆来顺受,则纵遇危险...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
至诚念名号,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观有一个二媳妇,年纪已经是五十多岁了,很有学问,她生了两...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行的众比丘弟子皆相好庄...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的佛教行门就是修持的方法,可以说是禅宗和净...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
淫心乍起,当起四觉观
凡夫起淫欲,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喜欢。今世得为男,又爱女人体。...
【荐】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路...
江邦济的往生故事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安徽婺源江湾人,是江易园居士的父亲。江邦济,秉性...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王氏去世之时,一个人落...
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已多时
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始以来贪爱炽然,流浪生...
如何帮助母亲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焦虑,总怕自己死掉。...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佛像已经有人造好了。他...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法集...
地藏菩萨的第一大愿
地藏经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愿。谁的神通?佛的神通...
您做菜时有没有发过这种愿呢
我们怎么样来训练这个心、怎样相结合呢?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例子很多。我们好多...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书写...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大本》云,于宝树中,见...
两位大师持名念佛求生净土
智者大师虽然他是在教下(天台)专攻专修,但对于西方净土是一往情深。他日常...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你就命终了...
【荐】
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这个是无常观,其实...
【荐】
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的。2013年,婆婆家...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
聂光坚的往生故事
聂光坚,乃湖南聂云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学美国,天资聪明过人,但是贡高我慢,...
持名念佛有三大殊胜方便
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于方便之中殊胜方便者,...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
诈言马死喻
过去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黑马入阵与敌作战,由于恐惧害怕,所以不敢战斗,于是...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尴尬,就是佛教讲的空...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者虽多,而发心出世者实...
念佛不辍忽患胃癌,预知时至念佛舍报
邹妙顺,居士华融海之母,无锡后宅镇人。住在上海新闸路福康里四十八号。四十...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恨,贪心得不到满足了反...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宝。其余世...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此则如...
极乐世界的见闻获益
《华严》喻药王树,若有见者,眼得清净,乃至耳鼻六根,无不清净。众生见佛,...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呢? 大...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菩萨,临终示路。亦可往...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故。《佛说阿...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来什么都没有,你要经常...
戒法是否允许重受
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受。 在《萨婆多论》...
【荐】
拖尸人的惭愧与忏悔
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庵大师 我常常在想:自...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家,其实就是道场;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多人放弃肥沃的绿渊,跑...
知天命就是知因果
富贵、贫贱,这种因果是跟你的善恶业力直接关联的,这种报应是如响应声。你对...
极乐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吗
问: 佛经中有描述,极乐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诸上善人踩上去会微微下陷。极乐...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净土法门如何理解「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
信众: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净土法门如何去理解? ...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这样发愿
在这世缘当中、在生老病死苦当中,特别在病的当中,那病严重的时候、痛苦要厉...
未得到定之前,要减少睡眠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 这...
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债主找你算账,你要想战...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后世,可是我记...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确,酸甜苦辣,悲欢...
净土三资粮之如何发愿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讲:若善男子善...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
庐山东林寺帮扶困难寺院公告
经常住会议研究决定,本寺院拟帮助100所因疫情影响的中小型寺院,每所寺院...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 正知,在...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
我祈请佛力加持,可为何总碰到不如意事
问: 我每天都念佛回向给我妻子,祈请佛力加持工作顺利。可每次机构改革时,...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使,也不...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
在这个五浊恶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脱
宗门教下,纯靠自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如果说在晋唐之际,还有这种根机的人,到...
虔念观音圣号,化除刀兵厄
印祖当年还请许止净居士,专门编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很厚的一本...
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师浴佛节开示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我们大觉悟者释迦牟尼佛降生...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生不息,逐渐形成具有中...
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方
问:信行愿三,既闻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方? 答:以彼土中阿弥...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逐境,追逐一切境界相...
佛经不可不读
原文: 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罔觉也。偶于戒坛经肆,...
矜哀三界,出兴于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真面目。睹明星而悟道,谈...
浴佛祝圣仪轨
一、闻板上殿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放两把小勺。太子像则供奉...
念佛怎样才能达到成片
问: 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 成刚法师答: 佛在阿弥陀经里,...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
上一页
第22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本性法师
定力
虚云老和尚
金刚经
看破放下
本源法师
维摩诘
惟贤长老
业力
打坐
信愿
涅槃
普贤行愿品
皈依
衍慈法师
界诠法师
大悲咒
佛教图片漫画
唯识学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APP
佛教视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