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18页)
【随机推荐】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的行为心即是念头,行为...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多生多劫也不是啥事都不...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愿舍弃这个报身之后往生...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呢?如果没有真实的利益...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 觉光居士 辑录 序 死生乃人生一大事也。我等众生,...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我执的相貌,就是你不要...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么叫遍行心所呢?它描述了我们的心...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在河北镇...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三宝物。 三宝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述 观无量寿佛经...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请法师慈悲开示,如...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与众多比丘们聚集在...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德,但一转世因隔阴之迷...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一、少年辟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 讳圣量,...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一、幼而颖异,发出世志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 讳际醒,...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这个就...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广置义田,就是买一些田来做善事,这是在《懿行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在明朝。...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
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
你要依照《地藏经》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当中,做梦的时候耳根是...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昨天讲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他捡一个木头黑漆漆的地藏像都可以得到加持,而且...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十二缘所怖。追求苦所依。归敬地藏者。皆安住无畏。】 我们前面讲的十二因...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师禅,有如来禅。 那么...
昼夜十万佛号如何理解
世传永明大师昼夜念弥陀十万。予尝试之,自今初日分,至明初日分,足十二时百...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断除,就是不偷盗。我们...
养猫捕鼠,能滋生无量恶业
【原文】 人造恶业,如植葛藤,一本既发,枝叶蔓生。且以畜猫论,自世俗观之...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种种的追求,然而无论我...
生不起惭愧心和忏悔心该怎么办
问: 弟子生不起来惭愧心和忏悔心,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答: 忏悔法门在...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问: 弟子学习的途径为自学和网络听法师讲经,每日定课都有发愿回向师长善知...
大安法师:水火二河白道喻详解
善导大师举出了一个水火二河白道喻,这个白道喻非常重要。请看疏文: 又白一...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讨甚自性弥陀,只...
【荐】
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就是念《阿弥陀经》念了30万遍,每天念佛号5万遍。...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的道理,佛陀就马上跟他...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为什么会缘起?为什么...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一...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问: 对于修学时间少的人该怎样定个合理的功课? 大安法师答: 定功课就是...
【荐】
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周易》里面的坤卦,...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无可比,任世间一切千万...
任何生死关头一定要记得念佛
我们以后碰到任何生死关头,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别忘了。 但往往有人一碰...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注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儿?请...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问号:怎么样修行? 大...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我们的念?我们...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原文】 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在忏悔法里面它有作法忏,有取相忏,有实相忏。那么最好的忏悔方法也就是至诚...
腊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
【荐】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业本空,如何融通才可...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说:老和尚,你老了,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但有可能我们实际上...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法师答: 在家人以持...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不臭。现在纠结诵还是...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很大。一些禅宗开悟了的...
愿罪业悉消灭
我们一生都是为了身见,为了享乐为了这些东西,一生为他人做嫁衣裳,忙忙碌碌...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放出一种异香,不是你烧...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佛吗?是否可以将念佛...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你要想成道,想断烦恼;你想精进,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是身体不帮你忙你心...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原文: 唐抚州刺史妇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生身父母尚未生信,祖...
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问: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观想的成分,其发起既然有...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在寺院过堂的居士都会看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龙华三会愿相逢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之,所谓唯佛与佛乃能...
【荐】
胎儿没成形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面的三皈依,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是应该共于五乘。整个五乘的修学,如果...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此人善得...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在表面上,这样该怎么...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一个总结,总共有五段。...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菩萨容易当吗?容易。为什么容易...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难以一帆风顺,常是苦多乐少。烦扰困于...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
问: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三...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佛相好庄严,具三十二...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的境所皈依的三宝有几种...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问。六趣升沉皆唯是识。初生善恶之趣。其相如何。 答。随福所资。果报不等。...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功德,心生贪著而白佛...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他的人,认为他的脾气很...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人生所面对的,有许多问...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只是遍缘一个西方极乐世...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哪几种呢?蕅益大师概述了五点。 第一,就是...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想要改变的...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怎么办? 那就用你的心...
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护念着我们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亲,系我们当地的习惯称谓)通电话,太太告诉我们她的...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世人生日,设宴会、张音乐、绘图画、竞辞赋,以之为乐。唐文皇独不为,可谓超...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 知客:师父,他们想去受戒。 源公曰:...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
施食有很多好处,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谓未成佛道,先结善缘,不但要与人道结缘,还要与其他道的众...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净土一法,则绝无...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夫佛道正法,皆从...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问: 念佛时常见佛像有放光现象怎么处理? 大安法师答: 在这种情况下,一...
从小吃过不少肉还杀过生,现在该怎么做呢
问: 我已28岁,从出生到现在吃过不少肉,也杀过不少昆虫、小动物,我该怎...
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就是无量寿,真实智慧就...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参禅人,首知瞋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秋已经过去了,每当想起...
【荐】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候对于他前世的事情是...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
【荐】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这是表法的,...
《地藏经》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是什么意思
问: 《地藏经》里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蜜音...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圆润,怀抱小儿作哺乳状...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问: 师父,平时念佛的时候,我是上班回来,晚上坐下来,或者走着念,然后就...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道我执处故;二、远离...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极方便的法门说了很多佛...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从今已后应作厕屋,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开风道。作法者,若作坑、若...
你到寺庙里干什么来了
现在有好多居士都愿意到庙里面住一住。他们来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是想亲...
道宣律祖传记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沉,佛...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父亲生前不信佛,临终非常苦,在医院里接受种种治疗后,奄奄一息,整个人瘦得...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
照看你自己的心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从早上一醒,一直到晚...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年五月八日生...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 一、自他回向 把自己...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2008年的一场大病,把我推入了佛教大门。从2011年...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扰,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楞严经...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没有专门念佛。将来是...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心,但同时也很想往生...
【荐】
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
从点滴处注意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学会爱惜五谷粮食,浪费粮食是暴殄天物,是最损福报的。即便你是亿...
病中有没有忘了念佛(弘一大师患重病的故事)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西归直指》中有一个精妙深远的比喻: 野狐黑夜入厨房...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法性...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有以成之。方谓常住其...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否则必致受病。当静...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弥陀的光明,所以无碍里面却有碍了。这个有碍...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师父好发露忏悔,我该...
火里莲花,女中丈夫
【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然现生亲证念佛三...
观此六尘如六大贼
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无几啊!为什么...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如尧帝处茅茨。禹王卑...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问: 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当的时间念佛。早上念...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都具足。我们曾经做慈善...
丰子恺《十二生肖》漫画
丰子恺《十二生肖》漫画。以上作品由丰子恺原创,吴浩然重绘设色。...
「口念心听」跟「心念心听」有什么区别
问: 弟子学佛十个月,念了几万声佛号了,起初是口念耳听,现在是口念心听,...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者曰观世音在。独不曰...
【荐】
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问: 我以前颠倒生活规律,导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结石,按佛法说到底是前世因还...
真假出家人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叫沙门。 但是...
战「痘」女孩的学佛之路
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去拜见师父,就跟着皈依...
十方诸佛的功德都在这个名号里面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个名是假名。用这个假...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方丈殿里来了一拨客人,...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
趋向解脱的功德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你的心还在念。你们试试...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问: 请问法师,念经后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替他背业障? 容通法师...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女是冤家。很形象是吧?...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
信佛好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问: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有时还觉得想...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一声凡念海全潮 浊...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不要对自己太有把握。...
这位护法神,独护地藏菩萨
坚牢地神跟地藏是一个系统的。坚牢就形容大地,我们一切生活资具全是大地生的...
欲望永无止境没完没了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乐的同时,又会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满足和对拥有的东西永...
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中说有六种无为法。 ...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六方...
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因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转动,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别。这个地方有三段。 ...
莲藕的14种素食做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民国时候,浙江慈溪有一农妇,家里非常穷,和儿子挤在一间小破屋里勉强度日。...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行有六度。对吧!我原来...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属于教门,第二个是属于...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我们佛教徒的信仰素质是不够的。所...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能够称为祖师的,无论是宗门、教下还是净土宗,一定要悟明心地,禅宗一定是要...
如何在一呼一吸间念佛号
问: 请问法师: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来念佛号呢?是一吸诵一句,一呼诵一句吗?...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
每天进步一点点,早晚会成功
虚老开示说: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意思,指寿命而言,我们...
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个包容了事的理,但是往...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过程中,如何处理见地...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所作业...
最难的是了生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
要经过很大的折磨,才能超越痛苦的错觉
每次坐计程车,司机就问:师父,你看起来没有几岁,为什么要出家呢?好可怜!...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
上一页
第18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绍云老和尚
知足
改造命运
随喜
无量寿经
打坐
真如自性
净界法师
大势至菩萨
佛教故事
普贤菩萨
健康素食
因果报应
达摩大师
明海法师
佛教仪轨
文殊菩萨
释迦牟尼佛
五戒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