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净界法师文章(第6页)
【随机推荐】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
【推荐】
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
经常观心中的相状,就能知道自己的种姓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意思,就观这个心识。不...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种相貌,大分有三...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什么叫根机呢?我怎么知道我根机好呢?当然,你根机好就表示你进步快。根机好...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以佛教的说法...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临走之...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
【推荐】
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部分,偏重一部分来说明...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业就是身口意的造作...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断分别」就是...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你...
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但是这个真如观,无...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生命中一直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常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练。将施妙药,先候病源...
莲池大师为什么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恳恳劝人看教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 我一生崇尚念佛(他...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三十几年,你...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纪大了,好好念佛...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 就是说得到人...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那么我...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人都很复杂,有很多很多...
【推荐】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地】 譬如大地是总说...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你不服气,好,我把菩萨...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菩萨的角度,他的目的是...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
让业力沉淀,带业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么修行不能得力呢?因为...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中。以佛陀的意思来...
你要经常反省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改变我们的生命,改变我们的命运,这个重点就是你要先改变...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这个自身的事业,就是...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但是你...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慢慢地,...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
【推荐】
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
嗔是在你心中活动,伤害的正是你自己
当然这是一个有相的观察,或者我们也可以根据无相的观察,思维无常无我的道理...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净土宗...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问: 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答: 念佛三昧...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这个地方讲布施清净。...
思慧很重要,没有人可以取代
从我们学习的角度,听闻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诸位!你不可以说上课来...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流转,大部份的时间都...
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引导力
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的,偏向外的,还是向内...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众生是一个母子的关系,...
【推荐】
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它的身体给杀害,把...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的事持与理持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持就是说,我没有找到...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你怎么知道你罪消了没...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对一对我们目前是属于哪...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作...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受戒学律,你喜欢持戒,...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种种无碍神通、成就十种...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法门,我们一般说是八万...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可以从现在的结果来推论...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戊三、释成立因缘;...
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胎相」
入胎相: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说明说法的功德;最后再...
佛陀为什么没有主动说法,而是等待众生祈请
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的过程是远离人群的,这个过程是可以接受,因为他必须有...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好,我们解释...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是整个主轴怎么破妄显真...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胆量要小,就是经常...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是从两方面和三方面来...
【推荐】
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有一个人叫阳羡生,阳...
画佛像为什么能够成佛
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成一个平面的佛像。我们...
净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我们先把这个净土宗的修学,做一个总相说明,我们待会再来回答个别的问题。这...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历代祖师,对于修学净土...
【推荐】
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标了。不管你是...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生不应该那么复杂。如果...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不能是一个活络的业力!...
怎样的佛号才能产生往生的力量
我想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说我们学佛以后,每天这样拜佛念佛,到底有什么效果...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两种力量:一个是佛陀的...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在流转当中,既有...
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讲菩萨的一种相续的加...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可以从它的三个角度: ...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
【推荐】
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
【推荐】
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定义你的心已经对佛号...
【推荐】
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托...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空观,来破除内心的相似...
妄想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 当我们...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有些人并没...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个时候还有颠倒妄想吗...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就是说,菩萨遇到了...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佛像已经有人造好了。他...
【推荐】
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这个是无常观,其实...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来什么都没有,你要经常...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
把负面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
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心...
憍梵钵提得牛呞病的缘由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已经变成过去了,哪有一...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
【推荐】
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行的理论,就是要你一心...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千万亿佛名显现。而不念...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他怎么受戒的时...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因为净土宗...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现前...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它是一种有相的行为...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又怎么会作佛呢
什么叫理观的智慧?我们先讲一段禅宗的公案再来说明。这个公案应该大家都知道...
从念头来判断你的来生
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定、慧摄持不失。因为...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
心念的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为什么阿弥陀佛在他的国...
一个人会痛苦,他只有一种情况
我们现在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力,你会痛苦:这是我业障重,不是!因为你打...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
我们看,丝毫不爽。前面我们解释平等流类,佛教的因果观就是水流的思想。以下...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功德小。但是又有另外...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的基础就讲完了,后面的...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一般人说的,腊月三十算...
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说:小乘的空观,是将依他起全盘的否定,证入偏空...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钻牛角尖是烦恼的一...
心跟佛号接触时,会产生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当我们开始在佛堂中,忆佛、念佛的时候;也就是...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菩萨的《法华论》中指出...
【推荐】
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穷尽一生地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临终的正念。...
【推荐】
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但是你有选择。你要种...
【推荐】
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悟...
了然不生——了了分明,当下就是无生
子二、别明破阴 分五: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丑二、圆破受阴超见浊;丑三、...
随缘是要考虑现实,尽分是尽最大的努力
问: 师父慈悲!师父刚刚有说,就是修菩提心的时候,菩萨没有资格说我做不到...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例证成。 阿难!汝岂不...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
冤亲债主鬼神障如何破
这个业力的资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个生命的真相。我年初的时候到...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缘就是因缘),第二个是...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分别智,来破除心中对...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律仪戒,你菩萨犯到,严...
佛陀不能主动地救拔我们
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么样呢?他是怜念众生,...
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件事。他说,过去有个禅...
怎么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显现出来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正宗,它正式加被本经的...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蕅益大师《弥...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一样。前面的根大是各别...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心当中一种生灭的、了...
娑婆跟极乐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还要取舍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要...
不要期待别人让你满意
这个对外的弘化,我觉得有两个重点。这个忍辱是有一些基础的。 第一个,包容...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如...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他有这个本事,...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佛陀就劝勉阿...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第一个,破除虚妄。...
为什么凡夫的世界都是种种障碍
我们看经文。这个是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的问题都要处理,无一遗...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忍进波罗蜜多。退还因...
【推荐】
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 丙二:教主结叹甚难。 前面是六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当你念佛的时候,他就受...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
「水观」应该怎么修呢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这个地方,是对遍计执...
处处想到众生,结果自己最受用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法,有一种安乐的境界...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轮回相续
我们看总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整个轮回会相续呢?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
上一页
第6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戒邪淫
忏悔法门
法语系列
普门品
莲池大师
其他法师
供佛
供养
减少欲望
慧律法师
弥勒菩萨
财富
福报
六祖慧能
广化老和尚
佛教咒语
净慧法师
圆瑛大师
药师法门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