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文章(第5页)  【随机推荐】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 一、业果色。 ...

国土有哪三种

我们要知道,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我们再三强调──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所变...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有四个法门,能使我...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不可破坏的信心。这个信...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本经的修行重点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谁代表...

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我们修净土...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提起来?你真的能够一心...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强调,宇宙...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起菩提心。换句话说,我...

你所选择的环境,对你善根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 我们过去打了一个妄...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前面讲到,种子是一切...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凡夫的六度。因为我...

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别明三毒无畏。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种就是远离三...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 这...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有说罪之心。 宣说对...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或者单靠修止观、...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

以六根当所观境

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在修学...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一个是你所念的佛号;能...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还你就算了;禅定的人是...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

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当然是从执持名号下...

当你有对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这个大乘法门,大这个字,其实有很深的涵义。蕅益大师在解释《大乘起信论》的...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 一句佛...

万德洪名为何对每个人的加持力不一样

净土宗在整个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要按照密宗的说...

贪的对治方法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起来,叫做思量能变。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这些大弟子们通称叫做...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这一大科讲到佛陀法身的功德。这当中有十门分别,这个地方是第五科。佛陀的清...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时候是经过受、想、行、...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 净界法师答: ...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心轻安性生起之力...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是正念比较多,妄想比较...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楞严经》《法华经》《...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答: 完全...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要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有时也会起颠倒,造了...

什么是菩提

菩提,梵语,此云觉、智、道。广义而言,即三乘圣人能断除烦恼成就涅槃之无漏...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所以他有一种境随心转...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修证的时候,这个因缘的...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谓由断除烦恼,尽除生死...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戒律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说绵羊的毛为什么不能用呢...

什么是十信位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列的五...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大云能覆如空广大障故,...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败就在十年而已。什么叫...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事...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这个地方就把...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观。在日常生...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摄波罗蜜多论》云:俱...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那么阿弥陀佛他到底会...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事忏有三种忏法:责心忏...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故五地名极难胜? ...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财施、法施、无...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我们再看正修。应该用什么态度布施才能够构成波罗蜜。我们把它念一遍。 谓舒...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但是...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也就...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这一念迷情妄动以后,产生了三种相续,所谓的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以必须在兵荒马乱、内忧...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前面的整个世界、众生...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妈带一个小孩子。这小孩...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戒体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问: 师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净界法师答: 吃蛋稍微好一点,...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净界法师答...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身业、口业的行为,也包...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处,尤其是调伏色身的爱取、...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是我们明了分别的心是刹...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先看第一个,识。这个识...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第一个定性声闻。 ...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心,以种种因缘,诃责舍...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就是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我们看第一个空无边处定。 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色如牢笼,不得自在,...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初出生,随处灭...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一种感应,或者说一种磁...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我们看三禅。 三禅,亦名离喜妙乐地,谓行者复厌二禅之喜心涌动,定不坚固,...

舍利弗为什么能成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 ...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这个意业就不共于五戒...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你活了这么多年,到底...

四空定的过失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师给四空定一句话,说是...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发心、修行、证果。发心就是成佛的亲因缘,就是种子,就是...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消息,它有优点也有缺点...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你赶紧忏悔,就算你没有...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不...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体知离心...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第三个,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男二处、女三处,这个...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如梦如幻的修学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它是虽断而无能断所断...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这个地方是...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第一个是誓愿力,第二个...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好地谛听,好好地学习,...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还是一个秽土?我们看...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大妄语。 大妄语若未证...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从意乐的角度有两...

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诗字,吾见右军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见散乱艳喜,...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但是从国土的依正庄严...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得自在。 持不偷盗戒果...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破坏善根。增长罪业,它...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多生多劫也不是啥事都不...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我执的相貌,就是你不要...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三宝物。 三宝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当中,做梦的时候耳根是...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断除,就是不偷盗。我们...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的道理,佛陀就马上跟他...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业本空,如何融通才可...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

【推荐】胎儿没成形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面的三皈依,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是应该共于五乘。整个五乘的修学,如果...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一个总结,总共有五段。...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的境所皈依的三宝有几种...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想要改变的...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道我执处故;二、远离...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都具足。我们曾经做慈善...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

趋向解脱的功德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不要对自己太有把握。...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因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转动,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别。这个地方有三段。 ...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属于教门,第二个是属于...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境有关系。 四、由事故...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第一个是讲到它善恶的...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相续。 我们讲到...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治,都还算是中品,最严...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现在的身心状态,你不可...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难悟...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择差别故。 后得智有...

年轻时造了很多增长业,现在要如何补救

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 前面的八个是就着造业当时的心态来安立不增...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

经常观心中的相状,就能知道自己的种姓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意思,就观这个心识。不...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种相貌,大分有三...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什么叫根机呢?我怎么知道我根机好呢?当然,你根机好就表示你进步快。根机好...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以佛教的说法...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临走之...